close

【逆旅】/白賁

 

image  

 

  逆鱗.逆料.「逆旅」。

 

  回溯之旅,尋找自己的源頭,一部《山東學生流亡史》貫穿整部戲,也串起了屬於「台灣人」的一段歷史。愈是令人感到「傷痛」,愈是「淒美」;人生當中如果沒有些許的「遺憾」,似乎稍嫌平淡地太過份兒而無滋無味。但,如果加了太多辛香料、添了太多醋,又酸又辣,又讓人覺得太過刺激,還是敬而遠之、避之唯恐不及。

 

  不過,就是發生了,又能如何?

 

  我喜歡導演的設計,不論是哪一面的觀眾都能有不同的觀戲感受,舞台分裂成兩列,用投影打出大大的「時鐘」在地上,提醒著觀眾,一同進入時光燧道,一起去追溯屬於自己的「起源」,這不單單只是尋根之旅,同時也在是找尋自己、父親以及整個國家在歷史當中的定位。

 

  旅人的設計,一個一個提著行李箱,服裝造型非常一致,都是統一的黑褐色色調,配著沒什麼變化的表情,唯獨藍貝芝作為劇中女兒的「突兀」,反而形成強烈的對照感。這是她的故事,是她跟父親之間的故事,也是整個社會國家的故事。如同龍應台的《大江大海》那般書寫著,正因為有著不同的「群族」,在一九四九年那時渡台,因而產生了一輩子揮之不去的「認同」故事。

 

 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「身份」跟定位,劇中的父親找尋了一輩子,甚至流連、周旋於眾多女人之間,說穿了就是在「找自己」,因為自己的「身份」早就「丟失」了,在《山東學生流亡史》當中,卻絲毫找不到有關自己跟過去的記錄與痕跡,身旁的人被記錄下來、校長的犧牲與奉獻歷歷在目,但是,自己就像隱形人一樣消失在世界當中,消失在歷史與學者的研究當中,真是令人覺得可悲又可嘆。

 

  在換了「身份」之後,用了「郝青海」的名字繼續活下來,遇見了美麗可人的水月,卻痛失妻兒;痛徹心扉之後,剩下的是什麼。父親只能繼續追尋,觀眾可以看見的,則是一個人喪失了自我之後,不停地在外界尋求絲毫可以「認同」自我的可能性。但是,卻迷失了方向、更迷失了自我。

 

  可悲!!

 

  謝俊慧的「水月」,靈巧、美麗、令人憐惜,美得讓人摒息不敢直視,卻又令人目不轉睛地捨不得把視線從她的身上移開。當「水月」確定消逝在舞台上,又賺取了觀眾的兩行熱淚。

 

  從郝譽翔的《逆旅》改編成舞台作品,考驗的是編劇對於故事的取捨,在編劇方面,相信俊凱下了不少功夫與努力,讓文學作品有文學作品的精彩,而舞台作品有舞台作品的引人入勝。在戲的上半場,就導演展現與場面調度上面稍嫌紊亂,但下半場卻清楚完美,若真要雞蛋裡挑骨頭,這大概就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,不過,卻不影響整齣戲的內容與完整。

 

 

 

觀賞時間:2011/12/24(六)19:30

觀賞地點: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

演出單位:狂想劇場

導演:廖俊凱

編劇:廖俊凱/洪儀庭/高俊耀

演員:藍貝芝、莊凱勛、謝俊慧、吳昆達、溫吉興、陳佳穗、黃采儀、王辰驊、戴若梅/李少榆

星星數:四顆星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Dan 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