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3307艋舺.jpg


「意義是三小,我只聽過義氣。」


艋舺,在平埔族語,指的是「小船」的意思。
台灣開發的過程,是由南至北,
於是,有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的諺語出現。
府,是台南府城,也就是目前的台南市。
鹿,是彰化鹿港,
而「艋舺」,就是今天的萬華一帶。

以前都是走水路,所以停泊了很多的「小船」,
船上的商人,到這裡卸貨、做生意、買賣,
漸漸匯聚成市集,
於是平埔族人,就把停泊了很多「小船」的地方,
用很直接的方式,替它命名,
於是,就叫「艋舺」。

地名的由來,可以看得出一個地區的發展,
是讓人覺得非常有趣的地方,
不過,再扯下去,就離題了,之後有機會再慢慢講好了。


紅極一時的「痞子英雄」,讓趙又廷以初生之續之姿,
奪下金鐘影帝;
雖然傳出一些負面的消息,
而這種「消息」又甚囂塵上,
使人蒙上一層陰影。
不過,我仍然相信,
有實力的人,最後還是會用自己的努力與實力,去證明一切。

果然,證明了我的想法是對的。

在電影開演不到半個小時,
我大概就可以理解,
趙又廷果真是個出色的演員,即使他還很年輕,
可能就是天生該吃這行飯的人吧,
只要遇到了對的導演,
原本的璞玉就能變成和氏璧。

在進電影院看電影之前,
對於阮經天的演技,我仍然沒啥信心,
因為總是被台製偶像劇「嚇壞」的我,
基本上對於偶像劇出身的演員,沒啥好感。
(單指演技而言~~的確很難有好感~~總是嚇死我。)

不過,在《艋舺》裡,
阮經天、趙又廷、鳳小岳,表現的確出色,而且大方。

劇情的部分,先不講太多,
因為私心希望這部片,可以為國片「殺」出一條血路,
能夠一直坐穩春節的市場,
講太多就破「哏」了,反而使得別人沒有期待感。

不過,在角色名單出來,
隨著《艋舺》電影的宣傳一波接著一波,
電影預告片的播映,
一個又一個娛樂節目的曝光;
坦白說,我已經猜到最終的「結果」是什麼。
但是,仍然不影響自己對於這部電影的「信心」。

五百多人在華西街扭打成一團的「大場面」,
回想過去這一整年的台灣國片,
有幾部片可以做到這樣?
導演鈕承澤的「用心」與「野心」,
想要在觀眾面前呈現出什麼,
相信觀眾們,都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。

一排「奠」旗在風雨之中,
「送入山頭」的這個「畫面」,
不禁讓我聯想到,
在候孝賢《悲情城市》當中,
亦有著「送葬」的場面。

在好萊塢大成本與大製作的電影夾殺之下,
台灣的國片,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方式,
才能再度成功地「站」起來,
我想,這應該是許許多多的電影工作者,
一直在努力、想破頭的工作方向。

一直到自己跟Norman上了幾堂課之後,
透過Norman老師的簡單解說,
我開始用不同的「視角」,
去看台灣出產的國片。

有趣的地方是,雖然我們的成本不像好萊塢那麼多,
但總是會拍出屬於「台灣」的那種「味道」。

究竟是什麼樣的「味道」呢?
也很難用文字一一形容與說明,
簡單來說,
大概就是一種「人不親土親」的感覺吧。
這也是Norman在鼓勵學生作電影創作的同時,
不要忘記了,
「屬於」「台灣」的「文化」。

Norman說,這才是台灣電影工作者,
最難能可貴的地方。
他擔任過好萊塢的編劇,
也曾經到全世界參加影展,
他的一席話,
讓我在看電影的時候,
一再重新思考。

回到《艋舺》,
在電影《艋舺》裡,
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「台灣文化」呢??

除了「俗擱有力」的「黑道」,
還有象徵性很強的「寶斗里」。
就因為這兩者,
使得日前萬華地區的里長們、里民們,
不約而同地抗議起來,
覺得這是「醜化」萬華。

不過,電影只是一種「創作」,
再加上電影所設定的「年代」,
距離現在,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,
實在不需要「大聲」地「抗議」,
反而有一種「此地無銀三百兩」之荒謬感。

應該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,
過去的歷史,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,
歷史已經造成,沒辦法改變,
但是,活在當下的人們,
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,再來創造屬於「現在」的「歷史」,
這才是我們要好好努力的方向,
而不是抗議電影對萬華地區的「傷害」。

相反地,
我倒覺得,利用電影來行銷「萬華」,
是一個成功的方式,
像是華西街觀光夜市,
艋舺龍山寺、祖師廟,
以及「兩喜號魷魚羹」,
這些,才是代表艋舺、代表萬華的「文化」所在,
用電影來結合地方產業,
達到行銷城市的目的,
才能更加帶動觀光的風潮。

順帶一提的是,
包括其他的攤販,
不得不講,我真的覺得萬華地區的魷魚羹,
真的是隨便哪一家,都很好吃啊~~~
魯肉飯也是,
這種愈是平民、愈是道地的小吃,
在萬華地區,才愈是「精彩」~~

最後,再提一下「仁濟醫院」,
這是一家在萬華地區,相當「老字號」的醫院了,
當年,我家就住在雙園區長順街66號,
後來經過雙園區與萬華區的行政區合併之後,
雙園區已經消失在台北市的行政區了,
只有一個大大的萬華區,
長順街還在,只是沒有66號了。
所以,幾乎全家人,爸爸、叔叔們、姑姑們,以及我、我姐,
沒有意外的話,
都是在萬華的仁濟醫院出生的。

再回到電影內容,
我很喜歡「櫻花」的這個「象徵」,
甚至從電影的一開始,
到最後,
都有著「點題」的效果,
雖然櫻花,總是在最美麗的時候,就凋零了,
會讓人留下一種淡淡的哀淒與酸楚,
但是,明年到了開花的季節,
它一樣會盛開,而且燦爛,
就像電影當中,
最後留予人的一種「希望」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Dan 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