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3320錦衣衛.jpg

 

  「你說什麼,我都會聽,不論是真的,還是騙我。」

 

  趙薇自然又生動的演技,靈巧動人的大眼睛,真情至性的一句話,讓人覺得既心酸又浪漫。浪漫的是,大漠兒女的愛恨情長;心酸的是,與青龍之間的感情,滿滿的盡是遺憾。

 

 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,在電影《順流逆流》最後,盧巧音的角色,對著伍佰說:

 

「能不能告訴我,你叫什麼名字?我們的孩子,能不能用你的名字?好嗎?」

 

  這真是人生中的一大「遺憾」,比起「縱使相逢不相識」,更加令人難受。相識多年,卻連對方姓甚名誰,一概不知。如果《錦衣衛》當中的喬花對青龍,亦是如此。

 

  青龍說:「『青龍』是『官號』,我沒有名字。」

 

  翻出書櫃角落的那一本《明代特務政治》(丁易著),在電影上映之前,很努力地看著,就當作是更加了解,也順便把此書當成是此生最後一次閱讀它,以後只怕沒機會再看。看完了電影之後,倒覺得,這本書可以細細品嘗,實在不需要為了《錦衣衛》這部電影,囫圇吞棗,失去了閱讀的意思。

 

  這部電影的副標是「大明十四勢」,想必對於「錦衣衛」的「武器」,其著墨篇幅應該不少;甚至是「錦衣衛」的「神秘」之處,應該是本片的「重點」才是。

 

  如果你抱持著與在下相同的想法,進電影院看《錦衣衛》,那麼,你可能會大失所望。

 

  第一,「大明十四勢」,只不過是幾句話草草帶過,僅介紹功能而已,除了甄子丹的青龍在逃亡之中,背著他的「武器」上路,其他身為錦衣衛的袍襗們,不知道是嫌武器太重,還是根本不會用,基本上,用到的機會不大。衝著「大明十四勢」而進電影院的人,出來之後,大概只會「懊惱傷懷抱」,長嘆一聲:「『燒』錢啊~~」

 

  第二,有關於《錦衣衛》的「神祕」,即使看完了之後,一樣「神祕」。簡而言之,就是你在看電影之前,想像《錦衣衛》到底有多神祕,看完電影之後,你還是會覺得「一樣」「神祕」。你所知道的,跟編劇所知道的,基本上大同小異。但這不能怪你,可能要怪宣傳誇大其辭,或是華而不實。再狠一點,應該把編劇拖去鞭屍,因為基本功課也不做好,如果編劇所知,跟觀眾所知的都一樣,那麼,我們又何須花錢買票看電影呢?簡直是脫褲子放屁,多此一舉。

 

  正是因為上過王小棣老師幾堂課,才知道,不僅僅是戲劇理論者需要讀很多書,身為編劇的劇作者,更應該研究歷史(尤其是作歷史劇的人),而且相關的時代背景、人物,更應該查據清楚,這樣才能將筆下人物,躍然於紙上。要把這些生硬的歷史材料,變成「電影」,那可得考驗編劇與導演,如何「說」,怎麼「說」,這個「題材」,才會真的吸引人,並且打動人心。

 

  該死,在《錦衣衛》裡,完全看不到。

 

  與其如此,不如把內容著墨在「東廠」,說不定有更多的故事可以創作。明代是個「有趣」的年代。明人,若用一個字形容之,則是「奇」字。想想戲曲底下的唐伯虎,如何風流倜儻;但是,現實生活中的唐寅,一生窮困潦倒。

 

  黃仁宇的《萬曆十五年》,寫到一個明代「重要」的皇帝,明神宗,萬曆。一個皇帝,可以做到四十八年不上早朝。有朝臣缺額,不補;奏摺,不批。更諷刺的地方是,明代有十幾個皇帝,竟只出了兩個既有權謀又有才智的君王;一是開國的朱洪武;另一個,則是取「建文帝」而代之的明成祖,朱棣。

 

  正因為明成祖朱棣,透過太監的關係,發動政變,取得成功,因此賦予了太監們極大的權力;但也只有他有辦法控制太監們。此後的皇帝,一個一個,便成為這群「公公們」的「傀儡」;令人耳熟能詳的太監頭兒,如劉瑾、魏忠賢,應是令人耳熟能詳之疇。

 

  該死,再寫下去,恐怕都可以重新啟頁,另外創作一篇小說出來,但仍然不見,《錦衣衛》想要表達的「神祕感」。有網友說,《錦衣衛》這部電影,根本就是「青龍的愛恨情仇」。此言雖不中,亦不遠矣。

 

  演員的演技部分,大多都是熟悉的面孔,除了吳尊的「大漠判官」雖表現生硬,但尚稱其職,而且故意露出其「結實」的「六塊肌」,此舉,想必是為了服務廣大的女性同胞,特別爭取而得的「福利」吧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Dan 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