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3291蘇乞兒.jpg

《蘇乞兒》

 

  謝謝大家圍得這麼挺、站得這麼直,來聽我說書,真是太給面子了。

 

  拖稿拖了這麼久,倒不是為了一句「千呼萬喚始出來」(應該是「千呼萬喚『死』出來」才對),而是遲遲不知該如何下筆。

 

   「請原諒我這個人就是這麼直啦~」三師兄如是說。

   (周星馳,《少林足球》,2000年)

 

  已經在「前篇」寫了有關於《蘇乞兒》的一小部分,接下來,也是時候把「後篇」完成了。再說一次,很感謝山水娛樂電影公司願意提供特映券給港片版的大家,所以小女子有幸進電影院與大伙兒一起同樂。有道是,拿人的手短、吃人的嘴軟。但是,人人看電影的喜好、評判標準不一,如有不中聽之處,還望海涵,要鞭請便,絕不作第二句話。

 

   「要是換成兩年前我那個臭脾氣,我一腳就把你踹到樓下廣場,再把你拖出來鞭屍了……

   (周星馳,《食神》,1996年)

 

  看完《蘇乞兒》之後,突然有一種很想把編劇跟導演一同拖出去鞭屍的感覺。如果要鞭,我應該會先砍了編劇。把電影做成「上」、「下」兩集,真是有見地,你看看你,風生水起、西裝革履的。

 

24385.jpg  

 

  據說,現在「買杰倫送畊宏正夯」,只要有周杰倫,劉畊宏就會「無孔不入」,這招實在太高竿了,想避都還避不開呢。看到周杰倫,就讓人覺得可惜。其實周杰倫自己應該也意識到,當他演戲的時候,觀眾都會「笑」。

 

   「那秋香姐為何對我三笑留情呢?」

   「有嗎?我有對你笑嗎?」

   「有啊,呶,現在不就笑了嗎?」

   「就算我對你笑,我也笑你是個『白痴』。」

   (周星馳,《唐伯虎點秋香》,1993年)

 

  我想,觀眾會「笑」,除了「笑」周杰倫是個「白痴」之外,應該還有另一種「可悲」的成份在裡面。有一天,周杰倫會「長大」的。等他「長大」,他就會發現,演戲,不能只是「演」自己。除非他永遠只想當一個「本色」演員,這就另當別論。雖然劉畊宏總是「無所不在」,但是,劉畊宏的表現倒還恰如其份,不逾矩。

 

   「俺是耕田的。」

   「妳耕田就好好耕田~~」

   「有毛病。」

   (周星馳,《功夫》,2004年)

 

  看電影的當下,不免浮出這幾句話,大佬,你就好好回去做你的音樂吧。我雖然是周杰倫迷,但我只迷他的音樂,我可不迷他的演技。雖然大家對於周杰倫的表現,已經「懶」得挑剔,整部片的「老鼠屎」已經夠多,其實也不差這一粒。如果是在《刺陵》,大家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,也就罷了;畢竟《刺陵》本來就是為周杰倫量身打造的角色。沒有什麼「進入」不「進入」角色的部分,周杰倫只需要很「自然」地「呈現」「自己」的那一面,就好了。

 

  但是,這部片是《蘇乞兒》。

 

  且不論「武神」,是否「存在」,還是蘇燦自己的「心魔」;「武神」也好,「心魔」也好,都是劇中所須的「角色」,而非「周杰倫」「本尊」。對於演員不進入角色這一點,我十分感冒、而且挑剔近乎苛刻,因為不挑剔,就是在侮辱我自己。

 

24384.jpg

 

  清.戲曲理論家李漁,在其《閒情偶寄》當中提及,有關於演員「教演」的部分,李漁主張多方面開發演員的能力,多方面培養演員的藝術興趣與技能。除了肯定演員的「天然之性」之外,另外,必須找到適當的方法與導演方式,對不同特性的演員施以不同的教演內容與過程。

 

  換而言之,要幫助演員「進入」角色,導演便扮演很重要的位置。導演必須「修」演員的「表演」,「教」演員如何「進入」角色,成為劇中人,而不是放任演員「演」「自己」。簡單來說,導演必須「講」演員能夠「聽得懂」的語言,讓演員能夠很快地明白導演的「需求」是什麼,進而作出導演的「要求」。

 

  李漁同時也提到,「妝」和「像」,在「演員」與「角色」的關係為何。演員既然不可能完全化為角色,只能「妝」(裝)成角色,但是必須「像」角色。套句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說法,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《喜劇之王》台詞:

 

  「演員要由外到內,再由內回到外。」

 

  導演沒有做到,這是導演的失職。

 

  至於編劇手法,除了把電影內容分成「上下集」,有一點創意之外,但卻顯得「多餘」。再來就是令人詬病的「武打」vs「街舞」。基本上,中國武術的訓練,要做出「街舞」的動作,或是說,在「街舞」當中,融合武術,基本上並不無可。但是,太多關於武術也好、街舞也好的電影,在這兩年出現得很多。好萊塢的街舞電影,就多得不勝枚舉。約莫半年前,由馮德倫執導的《跳出去》,亦是如此。荒謬的地方則是在於,「時代」背景的不同。明明是像李連杰《霍元甲》的「擂台賽」,卻突然開始跳起了breaking,倒顯得格格不入、令人發噱。

 

  選擇劇本題材很重要,如何處理劇本內容也同樣重要。早在清代,李漁就提出「選劇第一」。劇本的內容要「脫窠臼」、「忌荒唐」、「密針線」、「減頭緒」、「立主腦」……(族繁不及備載)。光用以上幾點來評劇本的部分,就已經是「慘不忍睹」了。

 

  1991年,周星馳《武狀元蘇乞兒》,迄今還為人津津樂道。再做「蘇乞兒」,就應該要能夠跳脫既有的印象。如果不行,至少也應該人「耳目一新」。找來功夫皇帝趙文卓,自然是看重趙文卓不凡的身手。雖然給予趙文卓許多表現的機會,但仍抵不過「爛劇本」的「威力」。

 

24383.jpg

 

  把街舞融入其中,本以為是「脫窠臼」的打算,結果,倒顯得「荒唐」。內容鬆散,哪有「密針線」可言?找來了楊紫瓊客串,本以為有所發揮,結果不過是個「死跑龍套」的,那又何必找來楊大姐?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。「立主腦」,只看到趙文卓的蘇燦,「自己」挑戰「自己」,到底是不是確有「武神」與「白鬚翁」,可能並不重要,但一部電影的好看與否,不能僅留在「人與自己」的戰鬥,再加上一點點「人與朋友家庭」之間的衝突,這樣是不夠的。

 

  很多故事的「發想」,原本立意良善,可惜並沒有好好「發揮」,倒顯得是東拼一塊、西湊一角。真要比起來,仍然無法突破1991年的《武狀元蘇乞兒》,可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Dan 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