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星馳監製,馮德倫導演。
「跳出去」,是一部單線且立意明顯的電影,
內容非常淺顯易懂,就是一個村枯到城裡追尋自己「夢想」的故事。
至於這名村姑成功了嗎?
或是有吧,但至少她,從不放棄。
男主角從原本的陳冠希,換成的立威廉,
一開始的「冠希形象」明顯,
立威廉的玩世不恭花花公子的形象營造,
總體來說,並不成功,
因為立威廉給予觀眾的形象,
本來就不像陳冠希的外表那樣,
甚至也從來不會把「花花公子」,就直接與立威廉劃上等號。
立威廉充其量,就只擁有又帥又多金的「公子哥兒」,
至於「花花公子」,還差得遠。
可惜陳冠希因為「慾照事件」,
戲份被拿掉,而由立威廉取代之。
因此,直接評價立威廉的不妥,
似乎不甚公允;
若當作立威廉是「救火隊」而觀之,
則其表現尚稱中可,並無不是。
回到一開始的主題,
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在《少林足球》的台詞:
「人如果沒有夢想,那和鹹魚有什麼分別?」
如果提到周星馳的電影,提到「周星馳」三個字,
要讓人替周星馳電影下一個註腳,
或許,人人都可以輕易地說出,
「周星馳電影」,就是「小人物電影」。
身為一個創作者,
故事內容與題材,其實就突顯出創作者今天想用什麼樣的方式,
來「說」一個故事,
「說」什麼樣的故事。
從《喜劇之王》開始,
周星馳開始把「故事」「簡單化」,
「簡單」到只是一個「普通人」的「故事」。
尹天仇,不過就是一個「死跑龍套」的,
但從他在「跑龍套」的「堅持」,
一個「死來死去都死不了」的「神父」,
一直到把「演技」運用到「臥底」工作,
尹天仇是一個最出色的「死跑龍套」的「演員」。
身為一個演員,沒有「小角色」,只有「小演員」。
到了《功夫》,混飯吃的小混混阿星,
從一開始的不學無術,卻沒料想得到,
是「萬中無一」的「練武奇才」,
學會了「從天而降」的「如來掌法」。
但是,他連「名字」也沒有,只是「阿星」。
甚至最後,為了幫助更多的小朋友「圓夢」,
也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,
他拿了當初「搶劫」而來的錢,開了一家「糖果店」,
圓了自己的「夢想」,也圓了更多更多小朋友的「夢想」。
(有糖吃,不正是每個小朋友所夢想的事嗎?)
《長江七號》,更是一個「簡單」的「故事」,
講述一對父子親情的溫馨故事,
只是加上一隻厲害的「超級玩具狗」,
一切好像就有所不同。
周鐵,只是一個到處打零工的工人,
講白了,還是一個「小人物」,
而這樣的人,是生活在你我周遭,但誰也不願意多看他一眼的「小人物」。
為了兒子的教育,周鐵到處打零工,
讓兒子上貴族學校,
告訴兒子,「要努力讀書,將來做個有用的人。」
2009的《跳出去》,
是周星馳監製,周星馳編劇,馮德倫執導。
同樣著墨在「小人物」,
這次的「小人物」,是一名來自鄉下的「村姑」,
一個「村姑」的夢想,
就是跳hip-hop。
從小便受到父親的「訓練」,
這一次著墨在父親與女兒之間的關懷,
從鄉下到大城市,
父親雖然擔心女兒,但是,仍然在背後默默支持她。
一幫好友,有機會到城市工作,
在工作之餘,成為村姑彩鳳最大的精神支柱。
為了跳舞,彩鳳不惜白天工作,
晚上到舞蹈學校當清潔女工。
就是希望能夠更加接近自己的夢想,
即使一度遇到困難,令她想要放棄,
但是,當她看到一個到處「趕時間」的「四眼仔」,
「因為喜歡」,所以到處跳舞,
即使沒有天份,白天是上班族,
但只要是剩餘的時間,總是到處找機會「跳舞」。
「妳有天份,妳一定行的。」
一句簡單的話,點醒彩鳳。
最後,彩鳳的努力,被「老闆」看到,
甚至也因為墜入愛河之中。
夢幻式的愛情故事,
女主角猶如灰姑娘般的大變身,
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她要的「愛情」?
重點根本不在於這些老掉牙的陳濫爛調,
重點在於,
周星馳跟馮德倫,
想要對觀眾「說」「什麼」,
想要對觀眾「說」什麼「故事」。
現在這個社會,
大家感嘆經濟不景氣,
為了求一頓溫飽,
常常忘了自己一開始最想要做的那件事。
忘了去追求自己的「夢想」,
用一句「夢想」不能拿來當飯吃,
就塘塞掉一切。
漸漸地,人的意志被消磨殆盡,
也喪失的鬥志。
當我們看到別人正在為自己的理想邁進的同時,
我們會用讚嘆的語氣對他說:
「你好厲害,像我就沒辦法。」
周星馳跟馮德倫,
應該是想對觀眾說:
「你不是沒辦法,只是不願意去想辦法。」
或是「你不是不行,只是你不願意去追求。」
如果這些小人物都能「成功」地追求自己的「夢想」,
為什麼我們不行呢??
就因為我們總是灰心喪志,
所以,才更需要這些可以激勵人心的書籍與電影,
來告訴大家:
「你一定行的!!!」
柳飄飄不是對尹天仇說:
「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出色的『死跑龍套』的。」
《少林足球》的星仔,不是對阿梅說:
「妳一定行的。」
最近剛好在看一些書籍,
再看到《跳出去》,不禁讓人想到,
有多少次,我們已經忘了問自己:「你記得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嗎?」
有多少次,我們已經忘了告訴自己:「你一定行的。」
《不用再上班了》( No More Mondays!)一書當中說到:
「你已發揮人生的最大效益嗎?
.你現在是否已經達成過去設定的人生目標?
.你是否聽過內心的呼喚?
.那聲音說了些什麼?
.你目前的工作是否能滿足你心底的呼喚?
.下班後,你是否很開心擁有這份工作,心中是否充滿成就感,認為這份工作很有意義?
.你能接受五年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嗎?
.如果你希望明年能有所改變,你認為該怎麼做才對?
找到一份符合個人能力、特質與興趣的工作,聽起來是件很合理的事情,但許多人卻無法接受。社會文化與對心靈的誤解,使我們以為若是依照個人的本性選擇工作或追求夢想,是一種自私自利且毫不實際的做法。然後,我的經驗告訴我,這一切剛好相反。做著自己不愛做的工作的人,常是那些最常面臨經濟困境,且身心皆不愉快的人。
這幾年的諮商經驗讓我發現一件事--若想賺大錢,從事你最愛的工作且盡力去做就對了。做你不喜歡的事,絕對沒有辦法讓你賺大錢。找出你人生的目的與意義,發現能為自己帶來成就感的工作,只要你有自信、勇敢、熱情,這三項要素絕對能助你成功。」丹.米勒如是說。
有趣的是,
這些心靈勵志與成長書籍,
以及類似題材的電影,
甚至是很多人在說的「心靈療癒與治療」,
都不約而同地,
要「人」,回歸「本心」。
《有求必應:22個吸引力法則》說:
「『順勢而為』的正面想法
因為,維持一貫順勢而為的態度,必然會與你本源的能量契合。在這種經常的契合狀態中,你的圓滿必然是穩定的。但是,當你發覺自己陷溺在某種情境中,使你所發出的振動偏離了『勢』的振動,那麼,想要心想事成則無異於緣木求魚,因為,按照吸引力法則,若你將頻率調頻到一○一卻想聽調頻六三○正在播出的一首歌,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。」
愛迪生說:
「如果我們都有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,我們的能力可以嚇死自己。」
或許是「莫忘初衷」的傻人的傻福吧,
彩鳳即使面臨挫折,
但是,仍然很快地又站了起來。
就是一種單純又不怕死的天真,
可以支持她從農村走出來,
一路走下去。
至於其他的部分,
就不再多說了,
有興趣的人,就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吧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