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香港之旅】油麻地警署

20100109HK 181.jpg   

  「哇塞,那以後油尖區不就變成油水區了!!!」豬油仔如是說。

 

  一看到「油麻地警署」,眼睛都亮了起來,好有特色的建築,好漂亮的警察局啊。大概只有我會覺得很漂亮吧,我根本就是劉姥姥在逛大觀園,以一個「姥姥」的心情在逛香港。香港之所以令人神迷,乃在於其「兼容並蓄」的特色。與台灣同樣都有著「殖民地」背景,香港受到「日不落國」的統治與管理,接受英國文化的薰陶,土地、文化、人民,不自覺都跟著「洋化」起來。台灣受到日本的管理,自然也不自覺地「日化」。不論是香港還是台灣,各自發展出屬於自己的「殖民」「風格」與「特色」。這是令人覺得最最有趣的地方!

 

  在「洋化」的過程中,在中國與英國的文化當中拉扯著,好像天平的兩端,於是,香港人也找到自己的「平衡點」。實事求是、講究效率,是顯著的特色。

 

  P姐說,別說妳二十年沒來香港了,香港根本是天天在改變,不變的,大概只剩下尖沙咀的那座「鐘樓」。我去到香港的時候,中環碼頭邊正在蓋新的大樓,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,已屆一年餘,說不定,我看到的那棟大樓已經蓋好、落成啟用了,搞不好又蓋起了另外一棟大樓,也說不定。

 

  拍下「油麻地警署」之後,我決定再繼續「找尋」更多富含「殖民地」的「特色建築」,才不枉走這一遭。

 

  出發到香港前,底迪買了兩本香港地圖送我,一本是旅遊指南,另一本,則是很詳盡的香港地圖。在P姐家睡了一晚,準備出發audition的時候,我嫌地圖太重,只帶了「簡便型」的出門,突然覺得後悔;想按圖索驥的時候,卻一籌莫展了。只能沿著「彌敦道」走,想左轉就左轉、想右轉就右轉,想去哪兒就去哪兒,沒有任何的規劃、沒有事先的計劃;幸好我方向感還不錯,反正我最後只要能回到彌敦道就好。

 

  於是,為了記錄下我走過什麼地方,我決定把「街道名」都拍照存檔,結果,這些街道牌,反而成了此次香港之旅照片當中的「最大宗」,也是另外的「收穫」。

 

【新填地街】

 

20100109HK 182.jpg  

 

  其實,這些街名也很有趣,有的街名,大概可以猜出「歷史」的沿革。像是「新填地街」,大概是一開始是漁塭之類的地方,把沼澤填平之後而產生新的土地,於是起名。我猜,大概是如此;想到這裡,當然也會想到台灣的街道名稱,活像是袖珍型的中國版圖,在龍應台的《大江大海》一書當中也有提及;對我來說,大概是當初的國民黨政府,只能憑著改動街道名稱,來遙想當年,「意淫」一下也好,哈哈。

 

【維基百科裡的新填地街】

 

新填地街Reclamation Street)是香港的一條街道,位於九龍半島的西部。道路南面由佐敦南京街開始,經油麻地旺角,北部連接太子太子道西荔枝角道的交界處,與相鄰的廣東道上海街大致平行。該條街道亦售賣五金物品著名。

 

新填地街建於1880。在此之前,九龍西部的海岸線是上海街一帶。1876,在油麻地擁有地段的業主,自行進行填海工程,即是新填地街所處的地點。1880年代初,香港政府亦將油麻地沿岸的沼澤地填平,由於此街由被判苦工監的犯人所興建故名為Reclamation Street,而中文則譯作懲戒街,至1910政府全面整理九龍街道時改名為新填地街英文名稱則不變[1][2]。初時新填地街只是連接寶靈街甘肅街。至1900,香港政府再次填海,擴闊新填地街,而海岸線則被推至渡船街的位置。19091915,隨著油麻地避風塘興建,新填地街延長至現時的旺角區。時至今日,西九龍的海岸線已被推至西九龍公路

 

  果真,我猜到八九不離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Dan 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