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賽德克.巴萊】(三)

31673.jpg   

 

  是「史詩」般的「劇情片」,不要把「電影」當作是「歷史」來檢視,或許你會看得開心一點兒。

 

  這是一部「電影」、是「創作」,是根據歷史而進行的創作,而不是「歷史」。「導演」是「說故事」的人,是「導演」用他的角度來「看」這個「世界」。而「觀眾」,只不過是「窺視者」。

 

  你,只是一個「偷窺者」。

 

  當我們進入「電影」的「世界」當中,隨著劇情的起伏,身歷其境,一同參與,我們是站在導演的角度在看電影,當然,你也可以很「疏離」,用一種更「客觀」的方式,既不表態、也不參與。

 

  不要把「電影」當作是「歷史」教材,「電影」只不過是一種「媒介」,因為「電影」是經過「導演」的「詮釋」而「創作」出來的「作品」。

 

35348.jpg  

 

  或許你會說,「為什麼不能....這樣做?」那是因為導演的「選擇」。「選擇」用一種「他」「自認為」「客觀」的方式來說「霧社事件」的「故事」。

 

  莫那.魯道,是「英雄」嗎?

 

  你可以認為他是,你也可以認為他不是。這就是「歷史定位」,歷史已經形成,你可以用你的想法去解釋歷史,因為每個人所接受的教育不盡相同,當然想法自然也就天差地遠。

 

  你會認為,「妳一定是魏德聖的『粉絲』.....妳只是『盲目』地喜愛『國片』。」

 

  k某人說:「支持好片,不一定支持國片。」

 

  我並不認為,這句話是對的。雖然有他的道理存在。

 

「為什麼不支持國片?」

 

  因為你看不見酷炫的聲光效果,看不見兒女情長,看不見打得你死我活的警匪瘋狂街頭追逐的場景,在「高科技」的電腦合成堆砌之下,你花了兩、三百元,買到了「滿足」、「開心」,然後呢?還有什麼?

 

  候孝賢等電影導演,在台灣電影新浪潮下,所創作的「電影」,每每在國外大大小小影展之中,抱走「大獎」,所以你會說:

 

  「唉哊,那種得獎的片子,我都看不懂。」

 

  所以外國人看得懂,把獎給了台灣導演。

 

  我可以告訴你,誰看得懂?「外行的看熱鬧,內行的看門道。」並不是外國人真的看懂了,而是在這些電影當中,看到了屬於台灣人的「文化」。

 

  在高科技聲光效果堆疊出來的重金打造好萊塢電影,你看到的,是好萊塢的文化,你看到的,是夾著重金遠渡重洋來到這裡的「美帝主義」文化,你看出來了嗎?當別人的「文化」拼命「夾殺」你所屬的「土地」「文化」,你對這片「土地」的「認同」在哪裡?

 

  我們當然肯定好萊塢電影的「成就」,因為在好萊塢,讓許許多多電影人實現了他們的夢想,而他們創造了「夢想」,帶領看電影的觀眾,一同起飛。

 

  而「你」的「夢想」,在哪裡?

 

  這麼多的電影工作者,仍然在堅持著自己的夢想,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繼續電影夢,已經不容易。就像魏德聖,到處借錢,在拍攝《賽德克.巴萊》的時候,也是到處舉債,憑著《海角七號》的「名氣」,才有辦法籌措到資金,其他沒沒無名的電影人呢?

 

  你愈是不支持國片,只是在扼殺電影工作者的「生存」「希望」。電影工作者沒有了工作機會,電影產業凋零,以後沒有人想拍屬於「台灣」的「電影」,請問我們該如何「走出國際」?告訴大家:「這是『屬於』『台灣』的『驕傲』。」在「政治」這條路上,「台灣」已經走得「艱辛」,如果沒有「文化」,沒有台灣電影,沒有這些辛苦的電影工作人員,我們要怎麼告訴全世界:有一個地方,叫做「台灣」??!!!!

 

  要不要支持國片??當然要!!!

 

(未完,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Dan 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